《科學哲學》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下設的研究生專業(yè)的重要考試科目,人文學院是國內學科最齊全、規(guī)模最大的科學人文研究和教學機構,由科學哲學與科學社會學系、科學技術史與科技考古系、新聞與科技傳播系、法律與知識產(chǎn)權系、公共管理與科技政策系、自然辯證法通訊雜志社、體育教研室組成。中國科學院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科學哲學》考試大綱如下:
一、考試科目基本要求及適用范圍
本《大綱》適用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技術哲學和科學技術史兩個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本科目的考試,要求考生理解假說檢驗的步驟和邏輯特征、假說的確證與可接受性標準、科學定律和理論的一般特征、科學解釋的基本模式、科學概念的界定、科學理論的還原等,能夠運用科學哲學的基本原理對科學史上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 180 分鐘,總分 150 分,試卷包括術語解釋(30 分)、問題簡答(60分)、論述(60分)三類題型。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1.科學研究:發(fā)明與檢驗
(1)狹隘歸納主義及其問題;
(2)假說檢驗的基本步驟;
(3)檢驗蘊含;
(4)對假說的支持或確證。
2.假說的檢驗
(5)實驗檢驗與非實驗檢驗;
(6)輔助性假說及其作用;
(7)判決性檢驗;
(8)特設性假說;
(9)可檢驗性。
3.假說的確證與可接受性標準
(10)證據(jù)的數(shù)量、種類和多樣性;
(11)新證據(jù)的確證作用;
(12)對假說的理論支持;
(13)假說的簡單性標準。
(14)確證度與概率。
4.科學解釋
(15)科學解釋的基本要求;
(16)演繹-律則(D-N)模式;
(17)科學定律的特征;
(18)概率性解釋及其歸納性質。
(19)統(tǒng)計概率與概率性定律。
5.科學理論
(20)科學理論的一般特征;
(21)內在原理與橋接原理;
(22)科學理論的作用;
(23)關于理論實體的不同觀點。
6.科學概念
(24)概念的定義;
(25)操作主義及其問題;
(26)科學概念的經(jīng)驗含義和系統(tǒng)含義。
(27)詮釋性語句的特征。
7.理論的還原
(28)術語的還原;
(29)定律的還原。
(30)機械論與活力論;
(31)行為主義。
四、主要參考教材(參考書目)
卡爾·G. 亨普爾,《自然科學的哲學》,張華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