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布洛赫研究中心主任、布洛赫基金會主席、著名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Klaus Kufeld教授在北京師范大學講學。Klaus Kufeld教授分別以“思想意味著超越——論恩斯特•布洛赫哲學的現(xiàn)實意義”、“與成功相戀—為青年思想一辯”、“自我的曲折歷程:旅行文學簡史”等為題做了數(shù)次學術演講。
作為布洛赫研究專家,Klaus Kufeld教授首先闡明了我們?yōu)槭裁匆私舛魉固?#8226;布洛赫的思想。他認為,面對日益嚴重的世界問題,布洛赫的哲學思想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適當?shù)耐緩剑踔潦且环N解釋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全球變革。就布洛赫思想中的“烏托邦精神”、“物質(zhì)”、“直行道”、“美學”等概念,他進行了深入的解讀與闡釋!吧形础笔遣悸搴账枷氲暮诵母拍睿虼,不管是布洛赫的哲學系統(tǒng)還是美學系統(tǒng),都是一種開放概念。對于布洛赫而言,沒有任何一種思想潮流或意識形態(tài)可以提供一個“完善”的系統(tǒng)。布洛赫的思想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希望”哲學,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新的關于人的自我理解,并更好地理解世界。
Klaus Kufeld教授從“希望與烏托邦”、“家園”、“青春思想”三個部分對布洛赫的思想進行了分析!盀跬邪睢笔侵概c當下相聯(lián)系,批判當下,包含在路上、可能性、會怎樣、去努力等含義。人要有一種烏托邦視角,要看到其行為對未來的意義所在;家園的構成藝術就是“尚未”的設計成果,烏托邦就在“尚未”之中;青春時代就是充滿“尚未”意識的時代。即使成熟老練的思想也能保持“青春”,因為真正的“希望”總是不斷刷新起點,具有“青春”的性質(zhì)。很多哲學家都和布洛赫一樣,都堅持思想的“青春化”。 Klaus Kufeld教授希望青年學生們能夠意識到,遠方的夢想仍然可以實現(xiàn),每個人都可以“與成功相戀”。
Klaus Kufeld教授詳盡考察了歐洲文學史上“旅行文學”的六個發(fā)展階段及主要的文學樣態(tài),他闡述了旅行文學的六種類型,分別是希羅多德(Hērodotos von Halikarnassos)的“世界體驗”;曼德維爾(Johann von Mandeville)的“貧窮之旅”;福爾斯特(Georg Forster)的“研究精神”;索伊默(Johann Gottfried Seume)的“自我啟蒙”;凱澤林(Graf Hermann von Keyserling)的“移情作用”,以及布魯斯•查特文(Bruce Chatwin)的“文明批評”。 他認為,真正高水平的游記應在如實描述與文學化的描寫之間尋找平衡;旅行不同于觀光,“旅行”更著重于用心靈去發(fā)現(xiàn);為了保持心中的烏托邦,我們必須要前往未知之地,必須要冒險,才能抓住機會發(fā)掘外在世界。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 1885—1977) 德國著名哲學家。出生于巴伐利亞路德維希港一個鐵路職員家庭。他智力早熟,興趣廣泛,在中學時代就寫過有關無神論文稿,并向?qū)W術界一些名流通信請教。布洛赫的哲學以“希望”為本體,用“尚未”范疇把世界描述為一個過程,提倡烏托邦精神,充分發(fā)揮想象的創(chuàng)造力去構思未來。在他看來,事物之所以是一個尚未完成的過程,是因為事物內(nèi)部具有一種不斷向前的“潛在——傾向性”。這種傾向也就是目的、需要、期待,也就是他所概括的“希望”!跋M辈粌H是人的主觀需求,也是“客觀實在整體內(nèi)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人類歷史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矛盾運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