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01.jpg)
_02.jpg)
中國社科院(河南)在職研究生招生網(wǎng)
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建國:1989年我從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yè)本科畢業(yè),進入考古行業(yè)只是出于偶然和無奈,起初我根本沒有想到會進入考古圈的。畢業(yè)之前本來確定是要去上海的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做海洋遙感監(jiān)測,與我所學的遙感專業(yè)對口,而且上海距離老家安徽廬江縣很近,當時我很想去。但距離畢業(yè)不到一個月的時候,那個單位突然不要人了。負責畢業(yè)分配的老師給我三個選擇:留校(母校當時正在籌建“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需要人員)、安徽省測繪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我說都不愿意,但老師建議我去北京,說是北京機會多,考古所不合適的話應該很容易找到比較合適的單位。很快考古所馮浩璋、王蘇粵兩位老師到武漢面試,說是負責考古測繪的老師退休了,需要地形圖測繪方面的工作人員。面試后不久得到答復,可以到考古研究所工作。后來知道兩位老師看中的是我來自農(nóng)村,老實本分,應該能夠在考古研究所工作下去。
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之后,主要工作是使用大平板儀測繪遺址地形圖,后來所里拿出一臺經(jīng)緯儀讓我使用。1992年開始在當時新疆考古隊、漢長安城考古隊、西藏考古隊等的支持下,開始購買一些航空影像分析新疆高昌與北庭古城、陜西漢長安城、西藏藏王墓等遺址的影像特征,撰寫了幾篇研究論文。同時閱讀、翻譯了很多國外發(fā)表的遙感考古等方面的資料。1994年秋季,在國家計委經(jīng)費支持下,購買了幾臺計算機與平板掃描儀、噴墨繪圖儀等當時非常好的設備,初步建立了微型遙感考古實驗室。在設備支持下我開始嘗試摸索計算機制圖與遙感影像處理等技術,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jīng)驗。憑借我在工科生中還算不錯文筆(當然無法與文科出身的同仁相比),能夠及時把研究成果寫成論文發(fā)表,這也是我能夠在考古研究所一直呆下來的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建國:1994年年底,北京大學考古系主講《考古測量》的王樹林老師退休,系主任李伯謙先生和副主任高崇文先生想找一個“科班出身”的年輕人來講講這門課程。當時考古所科研處處長吳家安先生向北大推薦了我,記得我當時與高崇文老師說我講不了課,尤其人多的場合就會很緊張。高老師就很平和地說可以讓我先試一試,講兩年,要是覺得不好的話再說。兩年以后,考古系說還沒找到更合適的人,讓我再講幾年,等有了合適的人選再說,沒想到竟然一下講了16年。
在北大講課的16年讓我感觸非常深。與北大考古專業(yè)的很多老師、同學都成了朋友。95年開始講課,那時候還用幻燈機播放,我把課件內(nèi)容拍成反轉(zhuǎn)膠片,做成一張張幻燈片。一開始這門課內(nèi)容很簡單就是基本的考古測量,練習使用大平板儀、水準儀測繪地形圖。后來我又把遙感、地理信息系統(tǒng)、電子全站儀、RTK等等這些新的技術陸續(xù)引到課程中。有些同學聽了兩遍甚至三遍,因為一些同學讀本科聽這門課的時候還沒有電子全站儀,過了兩三年他讀碩士開始有全站儀,他就把新的有關全站儀的內(nèi)容聽了一遍。后來他讀博的時候,又把新加入的有關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內(nèi)容聽了一遍。技術、設備不斷進步,這門課程的內(nèi)容也必須不斷更新,講課要對學生、系(院)負責任。2004年,《考古信息技術》這門課成為北京大學的主干基礎課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建國:與北大老師、學生的交流也使我收獲頗多,體會最深的就是教學相長。講課并不是把一門課程的內(nèi)容講出來就完事了,北大很多學生聽完課以后經(jīng)常提出一些問題,真的需要認真思考后才能回答,有時候還要考慮如何讓文科生理解一些工科問題。如果只在研究所做研究,確定目標后往深度去鉆研就可以了。但要把一門課程講好,除了深度之外還必須拓展廣度,才能舉一反三、深入淺出。16年的講課經(jīng)歷,我除了積累了一套完整的ppt材料之外,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邏輯思維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所以才有了2008年《考古測繪、遙感與GIS》一書的出版。我非常感謝北大在我年輕的時候給了我一個講臺,讓我發(fā)現(xiàn)自己還能主講一門課程。能有這樣的機會,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2010年,我履行當年“等考古文博學院有合適人員后即可離開”的約定,惜別北大講臺。
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建國:數(shù)字考古技術已經(jīng)趨于成熟,硬件設備等也都能夠滿足工作需要,所以現(xiàn)在的問題就是如何組織實施。此外年輕的田野考古人員應該掌握一些技術流程和軟件操作,否則即便有空間信息技術人員設計的信息系統(tǒng)、制作的三維模型等也無法很好地利用起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只有田野考古人員掌握這些技術之后,才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思考進行數(shù)據(jù)獲取和研究分析,拓展研究領域,數(shù)字考古技術的優(yōu)勢才能夠真正得到發(fā)揮。
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建國:以前業(yè)余愛好比較多,現(xiàn)在只剩風光攝影了。讀本科時開始練習中國畫的山水畫,看了很多山水畫技法、構圖、鑒賞一類的書籍,也臨摹過《芥子園畫傳·山水》和張大千、石濤、八大山人等的畫作,對中國畫的技法、構圖等都有了一些理解。后來由于事務繁忙,只能將毛筆、宣紙、徽墨等收藏起來,留待退休之后再練習吧。
我本科專業(yè)是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yè),攝影是作為專業(yè)課程學習的,所以對照相機、成像原理、感光材料、影像質(zhì)量等內(nèi)容都非常熟悉,收起畫筆之后就購買了照相機,從膠片相機到數(shù)字相機一共使用過十余臺相機,出差的時候可以拍攝一些沿途風景,所以對照相機、風光攝影等都非常熟悉。受到早期練習中國畫的影響,現(xiàn)在我拍攝的風景總是喜歡拍攝一些古樸、簡單的場景,體現(xiàn)一種淡泊、超脫的境界。
非常幸運的是我的工作與攝影愛好是一致的,無論是摸索多視角三維重建技術,還是嘗試無人機超低空拍攝,我都憑借熟練的照相機使用與攝影技術,拍攝出最佳效果的數(shù)字影像,以便充分發(fā)揮軟件的功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
換一換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