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開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網(wǎng)
9月18日,法學院新生入學教育系列學術講座第一講“南開法學院院史學科史評述”主題講座順利開展。本次講座由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付士成主講,法學院院長宋華琳主持。法學院黨委書記崔滿順,副院長閆爾寶、王強軍、張志偉,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周翠翠等出席會議,學院行政與專業(yè)教師、團委老師與2022級法學院本碩博新生共同參加。

付士成在南開法學院學習工作40余年,在法學系、法學院領導崗位24年,曾任法學系副主任、主任,法學院副院長,法學院黨委書記,法學院院長,是南開法學的親歷者、見證者與建設者。付士成從南開法學院和法學學科的發(fā)展歷程、專業(yè)建設、人才培養(yǎng)、師資、在校學生與校友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
談起南開大學法學學科的歷史,付士成指出,在南開大學建校伊始,沒有單獨的法學教學或者研究機構建制,但當時的法商學院和政治學系已經(jīng)開設了一些法學課程,徐謨教授、蕭公權教授、梅汝璈教授、張金鑒教授、孫啟濂教授、王贛愚教授、劉朗泉教授等一批知名法學學者曾執(zhí)教南開。1980年法學系建立,1985年法學研究所建所,1995年國際經(jīng)濟法建所,1994年成立法政學院,1998法政學院實體化運轉,2004年按照法學一級學科設立南開大學法學院,至今已發(fā)展為擁有九個法學二級學科的學院,南開大學法學院歷經(jīng)風雨、蓬勃發(fā)展。
付士成強調,從1981年開始法學本科生招生到現(xiàn)今開辦的“經(jīng)管法”實驗班、“信息安全—法學”雙學位實驗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十余個研究中心,法學院已經(jīng)形成了“課堂講授、課外學術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面對新的發(fā)展階段,他表示,法學院學生群體和教師隊伍要有新的發(fā)展,“學生是法學院存在的最大理由,人才培養(yǎng)是我們的第一位的任務!
通過本次講座,與會老師和同學們都對南開大學法學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宋華琳對以付士成為代表的南開法學學科建設者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情懷表示感激和感謝,他提到,未來將加強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學院全體師生們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建設一個有學術影響力的、受人尊敬的法學院。
據(jù)悉,法學院新生入學教育系列講座共有六場,學院希望通過本次新生入學教育系列講座,進一步強化落實新生教育工作,引領學生深化專業(yè)認知、淬煉的法學思維,立足國家民族復興大背景,以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根基,不斷提升法律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做無愧于時代的公能法律人。
轉自:南開大學新聞網(wǎng)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
換一換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