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霄副教授和博士生李曈、崔樹芝赴美參加了第二十五屆“實踐倫理與職業(yè)倫理”國際年會(The Twenty-fif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ssociation for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Ethics),并作中國人民大學專場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下設哲學系和宗教學系,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宗教學、倫理學、美學、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管理哲學等教研室。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此次會議由實踐與職業(yè)倫理協(xié)會(Association for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APPE)主辦,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 Corporation)、德州理工大學倫理中心(Texas Tech University Ethics Center)、北普蘭斯倫理研究所(Northern Plains Ethics Institute)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yè)和研究機構提供贊助,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上百名專家學者,現場氣氛友好而熱烈。
會議中,張霄作了題為《The Research Status of 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since 1980s: History, Subjects and Problems》的演講,評述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科技倫理學研究狀況,以《A Confucian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the Ethical Problem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為主旨,從《大學》中的修身八目為出發(fā)點,提出了一套理解和處理當代科技倫理問題的“技術——倫理”框架。李曈以《從競爭到協(xié)作:醫(yī)學實踐在中國》(From Competition to Cooperation: Medical Practice in China)為題,從不斷變化的中西醫(yī)關系切入,分析了中國醫(yī)學實踐的特殊歷史背景,提出醫(yī)學實踐必須立足具體情境、以病人為中心,承擔自然與社會、醫(yī)生與患者之間溝通者的角色。崔樹芝的演講題目為《新儒家的科技倫理觀》(New Confucian Thought on the 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著重介紹了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牟宗三的科技倫理觀,從一種不同于西方的視角審視科技問題,并提出了應對現實問題的新途徑。最后,人大學者接受了現場中外與會人員的積極提問。由于時間所限不能詳盡,討論一直持續(xù)到會后。
本次國際會議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各國倫理學與STS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交流了實踐與職業(yè)倫理的發(fā)展狀況與出現的問題,涉及的內容包括:科技實踐、醫(yī)學倫理、倫理教育、職業(yè)守則、倫理困境等問題。人大師生在會議上就中國實踐和職業(yè)倫理的發(fā)展狀況,提出了獨特的觀點和看法,并與各國學者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學術討論。本次交流展現了中國學者博采眾長、聯系實際的學術志趣,學習和借鑒了各國先進經驗,加深了與外國學者的友誼,也為進一步的國際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