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
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和批評家鄧曉芒做客在職研究生人文講座,帶領在場同學用黑格爾的雙眼,去審視孔孟荀朱。
儒者的自我批判與審問
當鄧曉芒稱自己是儒者時,很多人產生了誤讀:“有人說,這是鄧曉芒向儒學陣營的妥協(xié)讓步;有人說,鄧曉芒在輿論大環(huán)境下急于扣上儒家的帽子。其實都不然。我是以一種自我批判的公開姿態(tài),向儒家倫理的更深層次突進!
“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因為儒學已經成為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思想!睊伋鲆粋總括性的概念后,鄧曉芒做了更為詳盡的解釋!半m然傳統(tǒng)國學走向沒落,但儒家的思維已經進入民族的潛意識中,大家都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以之為思考、行為的標準。現在即使用理性的方法去判斷審視,也不可能完全清除它!
一直以來,鄧曉芒都提倡對儒學進行理性批判,但他自己也承認,作為這個民族的一份子,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意識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扎根于思維之中,也對學術研究、日常生活產生了巨大作用!耙蚨鴱目陀^上看,我本就是一名儒家知識分子!
“強大的集體無意識根深蒂固,但并不妨礙中國人建立徹底反省的自我意識結構!编嚂悦⒄f,“我們能夠加以考察和審問,從而打破自以為圓滿的封閉狀態(tài),為接受新思想和更好地自我發(fā)展,開辟一條道路。”
反省與質疑標準的建立
在鄧曉芒看來,時代大環(huán)境是建立批判標準不得不考慮的要素。
“當代的中國,有著非常開放和多元的社會生活。全球化所帶來的西化,已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痹S多人提出質疑,認為鄧曉芒作為西學的研究者,不該從西方的角度來評判中國的學問!暗业挠^點恰恰相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于西化了的社會,必須要開拓視野,拉開距離,用大洋彼岸的視角加以審視,才能夠跳出原地循環(huán)的怪圈,真正做到質疑和批判!
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最忌諱的就是臨空倒序、不切實際。因此他強調,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反思過去是為現實和未來服務,這是儒家文化起死回生之道和再造之源,不能夠再一味地思古之幽情,虛無縹緲而不落地。
“當代儒者,要把視野放在現實的問題之上。單單停留于書本是無濟于事的,如考據這類學術,我們怎可能與古人相比?因而學者必須要有現實的生活體驗和底層的社會信息,才不背離儒家文化現實主義的核心。”鄧曉芒進一步闡釋,對文化的批判,要以現實的價值尺度作為標桿。
在研究學問中貢獻社會
“學術研究要貼近現實,同時又要與那種集體無意識保持距離!睉(zhàn)國的百家爭鳴是中國社會少有的思想自由時期,鄧曉芒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與其說是百家爭鳴,不如說是百家爭寵。”那時候的學術研究帶有強烈的實用主義色彩,思想的鉆研并不為學術本身,而是為擴大其政治影響力,簡單說就是獲得統(tǒng)治者的寵幸。“這樣的學術,不過是政治的工具罷了!
進一步,鄧曉芒提出知識分子的身份意識概念。知識分子在社會中扮演精英階層,學術研究必定要擁有社會意義。自然科學也好,社會科學也罷,即使沒有強烈的社會使命感,也要有改良社會的意念。
“西方知識分子對其身份有著更為獨立的意識。一方面,通過各種形式介入到社會之中,另一方面又與世俗權利保持一定距離!编嚂悦娬{,怎樣擺放好純學問和社會現實間的關系,西方學者優(yōu)于中國士大夫。
“不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而研究學問,而是在研究學問的同時,不自覺地貢獻了社會,這種‘顛倒’是我們所提倡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