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_01.jpg)
意_02.jpg)
意_03.jpg)
文化創(chuàng)意
據(jù)BBC報道,澳大利亞正計劃在今年毀滅超過100萬只袋鼠,以保護瀕危的草地和野生生態(tài)。這一計劃自然引發(fā)了動物保護人士的強烈反彈。根據(jù)相關報道,袋鼠雖然可愛,但是在澳大利亞許多地區(qū)袋鼠數(shù)量的確太多,嚴重地危害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控制和調整袋鼠數(shù)量非常有必要。從保護環(huán)境的角度看,有計劃地人為殺死袋鼠似乎的確是一種解決方案。
問題是:如果環(huán)境破壞了,人類人為地干預環(huán)境,大規(guī)模殺害袋鼠可能不是解決辦法。袋鼠數(shù)量太多,我們應檢討,是否由于人類的活動使得袋鼠的天敵、捕食者數(shù)量太少所致。另外,過去人類人為干預環(huán)境獵捕某種我們認為太多,或者有害動物的生態(tài)災難很多,應避免過去的錯誤。一般來說,還是應該讓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比較好,盡量避免人為干預。這樣做也是符合生態(tài)保護的基本思路。
再說動物保護,難道我們保護袋鼠只是因為它長得很萌很可愛?殺死動物以保護環(huán)境有錯嗎?為什么要保護動物?人類對于動物有保護的義務嗎?動物有權利嗎?袋鼠長得很可愛,這一點雖然會讓更多人對這一爭議更關注,也可能是讓一些人關注動物的原因,但絕不是動物保護的充足理由。因為在情感和審美上,人們的趣味相差太大,很難達成理性的一致意見,不足以成為評判行為正當性的理由。
通常人們會贊成保護動物的理由是:動物是環(huán)境的一部分,過度獵殺動物可能對環(huán)境構成破壞;珍稀動物也可能是一種寶貴的資源,過度獵殺如果造成自然資源的損失,尤其是如果發(fā)生動物滅絕,就是不可恢復的重大損失。這種幾乎為所有人贊同的動物保護的理由,仍然是站在人類中心的立場上的,可以說是動物保護最基本的底線。雖然在中國有比如基于迷信而濫捕濫吃穿山甲,導致穿山甲在境內幾乎滅絕的現(xiàn)象,這種動物保護的觀念一般人還是接受的,只是落實不夠好,比如說沒有在中藥藥典等方面有所體現(xiàn),需要進一步落實。
但是,上述基于資源和環(huán)境保護立場的動物保護,力度是很不夠的。比如說,它無法阻止我們許多人不能接受的活熊取膽的行為。更進一步的動物保護觀念就是動物福利(animal welfare)原則。按照這一原則,動物是可以感知痛苦的生命,因此,雖然我們認為人類可以利用動物,但是應該盡量減少動物不必要的痛苦。這是歐盟等發(fā)達國家制定動物保護立法的基本原則。按照這樣的原則,我們可以殺死動物來吃肉,但應該對動物施以“人道屠宰”,即在殺死動物之前,先擊昏動物讓其不感到痛苦,也不讓其他動物看到同伴被殺死。動物福利是要給動物作為動物以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就是不要折磨虐待動物。這一原則主要用于受到人類控制的動物,如農(nóng)場動物、實驗動物等等。動物福利原則在歐盟、美國等地,其實是一種最溫和的、底線的動物保護立場。因為它仍然主張利用動物為人類謀利益。
最徹底、最激進的動物保護原則,是澳大利亞Peter Singer教授提倡的“動物解放”與美國TomRegan教授提出的“動物權利”。前者是將動物保護看成是繼奴隸解放、婦女解放之后的又一次解放運動,不過這次解放的對象不再是人類的成員,而是人類之外的動物。他認為我們就像不該歧視黑人,不該歧視婦女一樣,對于人類之外的動物,也同樣不該歧視。他認為,我們今天對待動物的做法是一種“物種歧視”,也是不可以得到倫理學辯護的。而2月18日剛剛去世的Tom Regan教授則把人權的概念做了擴展,認為動物也同樣具有天賦的權利,他稱之為“動物權利”。
雖然,兩位教授的倫理學辯護路徑略有不同,但是,表現(xiàn)在動物保護的實踐上,其實差別很小,都是主張人與動物平等,反對人對于動物的壓迫和剝削,要求徹底廢除所有基于傷害動物的產(chǎn)業(yè),自然他們都是主張素食的。事實上,他們兩位的動物倫理學觀念一開始都是從思考殺死動物來吃肉是否合理引發(fā)的。
顯然這種觀點非常徹底非常激進,并沒有在任何國家成為制定法律的依據(jù)。但是,我們不要因此認為這只是一些不值得認真對待的狂想。Peter Singer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倫理學家,擔任普林斯頓大學的講座教授,是國際生命倫理學協(xié)會的創(chuàng)始人和首任會長,他的《實踐倫理學》被世界上各大學作為倫理學的教材。他的《動物解放》一書被視為現(xiàn)代動物保護運動的圣經(jīng),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今天西方各國的素食主義運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們的巨大影響所致。動物倫理學后來產(chǎn)生了許許多多重要的學術成果,也對動物保護運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引領作用。他們這種人與動物平等觀念完全超越了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有些類似佛教中眾生平等的觀念,只是沒有宗教的世界觀而已。
基于資源和環(huán)境保護的動物保護、動物福利、動物權利和動物解放,這三個層次的動物保護觀念,層層遞進,對于我們近代以來逐漸習以為常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為人類服務的理念提出了挑戰(zhàn),是建設生態(tài)文明非常重要的思想資源,也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眾生平等的觀念相互呼應,值得重視。這些年來在職研究生國人的動物保護意識也不斷高漲,要求動物保護立法的呼聲也越來越強,說明了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不僅在物質層次上有了突出的標志,在精神境界上也有了相應的訴求,可喜可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