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學
重慶大學力學碩士研究生專業(yè)是航空航天學院下設的研究生專業(yè),航空航天學院是以力學學科為基礎,重慶大學充分發(fā)揮工程學科的優(yōu)勢,適應國家和西南地區(qū)航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需求。主要從事工程力學、基礎力學、空天工程等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yǎng)。重慶大學力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如下:
一、培養(yǎng)目標
力學學科專業(yè)培養(yǎng)能夠從事力學方面的教學、科研或相關工程設計工作的高層次人才。學位獲得者應具備堅實的力學和數學基礎理論和較寬廣的專業(yè)知識;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了解本學科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的前沿動態(tài);具有一定的理論分析、試驗研究及數值分析能力,能結合與本學科相關的實際問題從事科學研究或工程技術工作,并取得較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
二、學科、專業(yè)及研究方向簡介
重慶大學工程力學專業(yè)創(chuàng)建于1978年。1981年獲得固體力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是全校最早的碩士授權點之一;1986年獲得固體力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是原重慶大學八個最早獲得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學科之一;2003年獲得力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07年力學一級學科被確立為重慶市重點學科。
重慶大學力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包括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和一般力學與基礎力學四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和一般力學與基礎力學四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本學科擁有先進的MTS材料實驗機和并行計算機系統(tǒng)等一批重要設備,為力學理論、試驗和數值研究提供必要的條件。近年來,本學科承擔了數十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以及大量重點橫向合作項目,獲得了豐富的科研成果。
1. 力學學科主要研究領域:
(1)多場耦合理論與智能材料及結構力學
(2)生物材料力學與高性能復合材料制備
(3)材料與結構的強度與破壞
(4)超常環(huán)境下材料及其微結構特性的理論與測試
(5)納米材料特性及其微結構機理、多尺度及跨尺度分析
(6)結構動態(tài)特性及失效
(7)結構運動與變形耦合動力學及控制
(8)微重力下晶體生長過程的流體動力學、熱張力流和浮力流理論、方法及其應用
(9)輸配電裝備及系統(tǒng)安全的關鍵力學問題
(10)多孔介質力學及其應用
(11)生物力學
(12)振動測試理論與技術
(13)智能與虛擬儀器的研制與開發(fā)
(14)可壓縮流體動力學
(15)超音速流和沖擊波
(16)線性波和非線性波
2. 主要研究方向:
(1)材料的強度理論與破壞機理
(2)智能材料及結構力學
(3)材料特性的多尺度及跨尺度分析
(4)結構分析與優(yōu)化
(5)結構振動及控制
(6)復合材料力學
(7)非線性動力學
(8)力學測試技術及儀器
(9)計算流體力學
(10)氣體動力學
(11)線性波與非線性波
(12)淺水動力學
(13)多相流體力學
(14)環(huán)境流體力學
(15)生物力學
(16)振動、沖擊的測試、模擬與控制
(17)沖擊動力學
(18)多體系統(tǒng)動力學與控制
(19)巖石、混凝土強度
(20)復雜力學問題數值計算方法與軟件
(21)結構可靠性分析與設計
(22)結構健康監(jiān)測
(23)工程流體力學
(24)巖土力學與巖土工程穩(wěn)定性
三、參考書目及相關重要學術期刊
1、主要參考書目
(1)范鏡泓,高芝暉著《非線性連續(xù)介質力學》,重慶大學出版社,1987
(2)W. 弗留蓋,張量分析與連續(xù)介質力學(白錚 譯),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0.
(3)馮元楨,連續(xù)介質力學導論(吳云鵬 譯),重慶大學出版社,1997.
(4)Y. C. Fung, Foundations of Solid Mechanics, Prentice-Hall inc, 1980
(5)黃筑平,連續(xù)介質力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黃克智,非線性連續(xù)介質力學,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7)王勖成,有限單元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8)Zienkiewicz O C, Taylor R L,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Vol.1 The Basis, 5th Ed. 2000.
(9)Zienkiewicz O C, Taylor R L,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Vol.2 Solid Mechanics, 5th Ed. 2000.
(10)李人憲,有限何體積法基礎(第2版),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11)H. K. Versteeg and W. Malalase Kera,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Englamd: Longman Group Ltd., 1995
(12)J. H. Ferzjger and M. Peric,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Fluid Dynamics, Springer 1999
(13)陶文銓,數值傳熱學(第2版),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1
(14)D. A. Andersen J. C. Tannehill R. H. Pretcher,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and Heat Transfer, 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4
(15)C. Hirsch.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s, John Wiley & Sons, 1992
(16)P.G. Drazin and W. H. Reid, Hydrodynamics Stability
(17)Sauro Succi, The Lattice Boltzmann Equation for Fluid Dynamics and Beyond, O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
(18)殷有泉,非線性有限元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19)何蘊增,楊麗紅,非線性固體力學及其有限元法,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20)劉延柱,陳立群,非線性振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1)陳立群,非線性振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2)陳樹輝, 強非線性振動系統(tǒng)的定量分析,科學出版社,2006年。
(23)聞邦椿,非線性振動中的解析方法及工程應用,東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
(24)王仁,黃文彬,黃筑平,塑性力學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25)黃克智,黃永剛,固體材料本構關系,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6)卓家壽,黃丹,工程材料的本構演繹,科學出版社,2009.
(27)王振發(fā),分析力學,科學出版社,2005年。
(28)葉敏,肖龍翔,分析力學,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年。
(29)許慶余,分析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30)Whittake,A Treatise on the Analytic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and Rigid Bodie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ree Bodies。
(31)周星德, 姜冬菊著,結構振動主動控制,科學出版社發(fā)行部,2009年11月。
(32)顧仲權,振動主動控制,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7年。
(33)普朗特, 流體力學概論, 北京:科學出版社
(34)吳望一, 流體力學(上,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5)朱克勤,許春曉, 粘性流體力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36)章梓雄, 董曾南, 粘性流體力學,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37)陳傳堯,疲勞與斷裂,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
(38)吳鴻遙,損傷力學,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0。
(39)伍穎,斷裂與疲勞,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8。
(40)林吉忠,劉淑華,金屬材料的疲勞與斷裂,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9。
(41)王忠光譯,S. Suresh(美)著,材料的疲勞,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42)Thompson P. A.,Compressible Fluid Dynamics,McGraw Hill, 1972
(43)Zucrow M.J.,Hoffman J.D., Gas Dynamics Vol.1&2,J. Wiley & Sons, 1977
(44)Courant R.,F(xiàn)riedrichs K.O., Supersonic flow and Shock Waves, Springer-Verlag,1976
(45)Whitham G. B., Linear and nonlinear waves, J. Wiley & Sons, 1974
(46)周毓麟, 一維非定常流體力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47)陳景秋,王宗笠,多維雙曲波問題的雙特征方法,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1
(48)Lee Davison, Fundamentals of shock wave propagation in solids, Springer-Verlag, 2008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