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全國高校財政學教學研究會主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和收入分配與現(xiàn)代財政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承辦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視角下財政學教學創(chuàng)新”研討會暨全國高校財政學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成功舉辦。
會議圍繞“中國式現(xiàn)代化視角下財政學教學創(chuàng)新”主題,從在職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專業(yè)建設、教學改革、理論政策研究前沿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河北經貿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河南大學、安徽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武漢紡織大學、廣東財經大學、云南財經大學等30余所高校和來自財政部綜合司、湖北省財政廳的專家學者以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的師生代表,共計約300人參加了本次線上會議。
研討會開幕式由學校財政稅務學院院長張克中教授主持,黨委副書記、校長楊燦明教授和全國高校財政學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央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馬海濤教授致辭。
主旨發(fā)言上半場,山東大學原校長、黨委副書記樊麗明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呂冰洋教授,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馬驍教授分別圍繞“我國財政學類專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財政學專業(yè)課程設置的幾點思考”、“中國財政學的‘中體西用’”、“財政學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背景、目標與重點”等作主旨發(fā)言。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石紹賓教授主持并點評。
主旨發(fā)言下半場,由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白彥鋒教授主持并做點評。南京審計大學副校長裴育教授、江西財經大學原黨委書記王喬教授、武漢大學財政金融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吳俊培教授、廣東財經大學校長于海峰教授分別就“基于財政審計視角的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中國式現(xiàn)代化背景下促進縣域經濟發(fā)展的財政政策”、“重構財政經濟立體的三部門理論”、“共同富裕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等話題作主旨發(fā)言。
下午的會議研討由四個平行論壇和一個自由發(fā)言論壇組成。平行論壇一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魏福成副院長主持。平行論壇二由學校財政稅務學院財政系系主任祁毓教授主持。平行論壇三由財政稅務學院院長助理田彬彬教授主持。平行論壇四由財政稅務學院吳雷教授主持。與會代表圍繞中國財政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理論研究、師資建設、理論前沿等各個方面展開了交叉探討。自由發(fā)言論壇由財政稅務學院毛暉教授主持。這也是本次研討會的一個創(chuàng)新。自由發(fā)言論壇上,與會代表結合財政學教學和育人使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產生了諸多共鳴。
閉幕式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張克中院長對研討會進行了總結和展望,云南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繆小林教授作為下一屆常務理事會承辦單位向與會嘉賓發(fā)出了誠摯邀請。
本次全國高校財政學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會的召開,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準確把握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的使命任務和推進新時代財政學科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一個契機,為高等學校財政學專業(yè)學科建設經驗的分享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平臺。本次會議的召開,也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學、財務管理、稅收學等國家級一流專業(yè)的建設提供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并將進一步提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學科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
轉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