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學
吉林大學物理學院物理學院邀請顧長志老師作了一場題為“納米結構與器件的可控加工及新奇物性”的講座,吉林大學物理學院下設凝聚態(tài)物理系、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系、應用物理系、聲學與微波物理系和物理實驗中心、公共物理教學與研究中心、理論物理研究中心、物理實驗中心、原子核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物理應用開發(fā)中心。在職研究生講座的主要內(nèi)容是:
物質(zhì)在納米尺度下可能呈現(xiàn)出與體材料不同的物理特性,這是納米科技發(fā)展的基礎之一。要想探索在納米尺度下材料與器件物理性質(zhì)的變化規(guī)律及可能的應用領域,離不開相應的納米加工手段。納米加工技術作為當今高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技術領域之一,是實現(xiàn)功能人工納米結構與器件微納米化的基礎。在此,我們根據(jù)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在電、磁、光、生物等不同方面的應用,重點介紹幾種不同的納米加工方法如何實現(xiàn)納米結構的可控加工與操控、有效測量與新奇物性發(fā)現(xiàn),以及在器件研究領域的應用。
顧長志,現(xiàn)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所長。1997年于吉林大學獲凝聚態(tài)物理博士學位。1991-2001年在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1999年、2001年、2004年分別在德國夫瑯和費(Fraunhofer)研究所、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物理系和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NIMS)從事合作研究。在功能納米結構與器件的構筑和特性研究領域開展工作。實現(xiàn)了以金剛石、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為代表的碳基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發(fā)現(xiàn)了室溫下碳基納米材料隨尺寸變化的新奇物理特性,如多壁碳納米管中電子的多通道彈道輸運特性,為在電子器件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基于金屬納米結構中磁疇壁的運動,成功構筑新型的低功耗磁邏輯電路。在Nature子刊、PRL、Nano Letters、JACS等國際著名學術雜志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他引2000余次,獲授權發(fā)明專利20余項,完成國家級鑒定驗收成果7項。2000年獲教育部“跨世紀人才”稱號,2001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2006年獲“特殊津貼”,2007年獲中國物理學會“胡剛復物理獎”,2008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納米制造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成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jīng)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wǎng)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wǎng)絡班即網(wǎng)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