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與傳播碩士
廣西藝術學院“媒藝之言”博士論壇系列講座第六講——《學術手法與思考路徑——新媒體時代學術精神》正式開講,主講人為影視編導系教師焦仕剛博士。廣西藝術學院在職研究生影視與傳媒學院黨委書記湯曉山教授、院長羅幸教授、副院長羅奕副教授及相關系部師生代表參加了此次學術交流活動。
講座中,廣西藝術學院在職研究生焦仕剛博士圍繞“科學與有趣:手法與路徑”、“專業(yè)與學理:文獻與前瞻”兩個主題展開講述,旁征博引、娓娓道來,用生動、翔實的案例和史料闡述了自己從事電影研究的心得和感悟。
如何研究電影?廣西藝術學院焦仕剛博士以電影《頭號玩家》中出現(xiàn)的玉米減產和郵車畫面為大家展示了兩種思考路徑:
一是將影片還原到其生產場域,立足特定歷史時空,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維視角來分析外部因素如何形塑電影內容、形式和電影產銷的不同樣貌。在闡述這一思路時,焦仕剛博士通過《十月圍城》、《秋海棠》、《芳華》等諸多影片分析了中國歷史中的游民文化、漫畫、城市消防、話劇等與電影的關系,從電影生態(tài)學視角為大家勾勒了一幅縱橫交織、紛繁復雜的電影生產圖譜。
二是將影片置于電影業(yè)自身的發(fā)展脈絡中進行歷史考察,在縱向梳理中發(fā)現(xiàn)影片象征符號之間的“互文”、重構和流變。正是基于這種研究需要,電影史上經典性電影版本和電影文獻的保存就變得非常重要,而數(shù)字技術的出現(xiàn)為這些資料的長期保存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且,新媒體技術與電影的結合也衍生了VR電影等諸多新的電影類型,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的領域。
在隨后的交流環(huán)節(jié),廣西藝術學院在職研究生師生們圍繞講座主題發(fā)表了各自的見解。韋哲宇博士認為,新媒體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環(huán)境,文獻資料的篩選是文獻保存的前提,如何在眾多文獻中發(fā)掘經典和代表性文獻是一個非常現(xiàn)實的問題。王廷飛副教授就電影從業(yè)者對數(shù)字、膠片兩種介質的態(tài)度以及膠片、數(shù)字化的未來前景提出了疑問。對于這些問題,焦仕剛博士逐一進行了回應。
廣西藝術學院焦仕剛博士簡歷
廣西藝術學院焦仕剛:廈門大學電影學博士,美國特拉華大學訪問學者,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會員、廣西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會員、廈門市影協(xié)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影視史論、影視文化批評、影視文獻學,先后在《當代電影》、《當代文壇》、《東南學術》等CSSCI來源期刊和中國人大復印資料《影視藝術》發(fā)表學術論文6篇,其余專業(yè)論文計24篇,參與國家社科重點項目1項,主持或參與區(qū)級、廳級課題14項,獲得國家級獎項2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項攻讀在職研究生提升自己,進而在職場中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上海財經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面授班/網絡班兩種授課方式可選,其中面授班均在學校上課,雙休日其中一天授課,法定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上課;網絡班即網絡遠程學習,學員通過直播課堂、錄播回放、在線答疑等方式實現(xiàn),學員可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限制。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采取資格審核方式入學,無需入學資格考試,免試入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條件是:本科學歷、并獲得學士學位后滿三年(原專業(yè)不限);雖無學士學位但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者。滿足條件的學員全年均可向院校提交報名申請材料進行報名,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并通過考核可獲得結業(yè)證書;后期結業(yè)后可報名參加申碩考試,只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滿分均為100分,學員達到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學員通過考試并完成論文答辯后即可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詳情>